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有关要求,浙商银行深圳分行展现金融担当,坚持“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服务理念,采取多项措施提升境外来深人员的支付便利性,展现了浙商银行深圳分行的特区速度与温暖。
一
多语言服务专区,跨越语言障碍的桥梁
在使用传统支付工具时,外籍人士可能会遇到语言不通、流程复杂等一系列问题,这无疑降低了他们的支付效率,也影响他们在华的整体消费体验。对此,浙商银行在其营业网点设置特色服务专窗,摆放中英文版《外籍来华人员支付指南》。各网点还配备精通外语的工作人员,提供多语种的服务,支持新版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业务办理,确保外籍人士在深享受便利、快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外籍客户中文沟通有困难,网点工作人员设立“多语种专员”“多方言专员”,分别有韩语、日语、英文、客家话、潮汕话,柜员耐心跟其解释开户流程及所需资料,积极帮客户开立账户并绑定了微信等支付功能。专人接待和热情服务,让客户感受到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温暖。
为打造适老、亲老网点,营业大堂所有功能区域均为老年客户量身定制,所有服务设施都遵循安全、舒适、应急的要求,并设立深圳全辖15家营业部网点为"适老金融服务站",全网点不仅设立老年人绿色通道、无障碍通道,还配置轮椅、老花镜等爱心设备无偿使用。
图释:浙商银行深圳分行“多语种专员”服务
二
“零钱包”兑换服务,解决小额人民币兑换难题
外籍人士在华日常生活中免不了需要使用人民币,而货币兑换往往成为他们面临的一大困扰。若未能及时办理中国储蓄卡或兑换足够的人民币现钞,也会给不熟悉移动支付的外籍人士造成诸多不便。
浙商银行深刻理解外籍客户的金融需求,及时响应推出特色“零钱包”服务。零钱包按照100元、200元等规格进行标准设置,包内含多币种、小额纸币和硬币等,方便客户将手中的外币兑换成人民币零钱。为了确保服务的高效与便捷,在各网点均设置了专门的“零钱包”兑换窗口,以便快速响应外籍客户的兑换需求。同时,该行还特别强化了员工外汇相关知识的培训,优化兑换流程,简化相关手续,使得整个过程更加流畅,节省外籍客户的宝贵时间。
对于来华旅游的外籍客户,工作人员则会大方给到客户杭州西湖、广西桂林、三峡峭壁、泰山百丈崖、日光城拉萨等中国景点的精美零钱包,告诉客户可以拿着它们到对应的景点打卡,肯定会别有一番风味,美籍客户拿到零钱包,视若珍宝,爱不释手,连连称赞。工作人员最后还为客户介绍了境外来华人员可以使用的各种支付方式以及我行的支付便利化服务内容,帮助他在中国消费更顺畅。
图释:外籍来华人士兑换特色“零钱包”打卡中华行
三
外卡取现功能升级,简化外币支付程序
目前,很多境外国家或地区以刷卡和现金作为主要支付形式,不同的支付习惯导致了一定程度的“数字鸿沟”。
浙商银行已完成所有ATM机具的外卡受理改造,支持visa、mastercard银行卡查询、取现等常用功能,并在ATM机具上张贴醒目的外卡受理标识,让境外来华人士能够迅速找到支持外卡取现的机具,同时实现辖内的15家网点完成ATM外卡小面额取现全覆盖。浙商银行大力推进外卡受理设备软硬件升级,支,让持有国外银行卡的客户,在网点均可使用ATM机进行现金取款,极大便利外籍人士在中国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吞‘卡’兽真是太方便了!”来深旅游的非洲客户艾丹表示,她是首次来中国,对移动支付还不熟悉,更偏好使用银行卡、现金支付。在昨天晚上使用ATM机时由于操作时间过长不慎被吞了,但是她从未体验过在中国吞卡,因而有点不知所措和不可思议。工作人员热情接待,详细向她解释外籍人士在ATM机和进行人民币提取及外币兑换流程,并亲自指导操作。她对该服务赞不绝口,表示浙商的服务让她在中国的旅行更加便捷愉快。
图释:非洲客户体验ATM操作取现
浙商银行深圳分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持续完善便捷支付服务,优化业务流程,优化业务流程,丰富业务场景,扩大受理范围。充分考虑了外籍来深人员群体的需求,做好国际化服务安排,提升了支付各环节的友好度和便利性,这些举措不仅体现了银行对客户的关怀,也展现了银行在新时代下的创新精神和责任担当。
供稿:浙商银行深圳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