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社会责任优秀案例·消保服务】金融活水润泽社区 银行与民同心筑梦——中信银行深圳分行“信守竹园、邻里有爱”银行社区金融共建
最新动态
【社会责任优秀案例·消保服务】金融活水润泽社区 银行与民同心筑梦——中信银行深圳分行“信守竹园、邻里有爱”银行社区金融共建
2025-01-212


项目背景

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益受到重视。为了加强社区居民的金融知识普及,提高居民的风险防范意识,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开展银行社区共建居民金融消保服务专项项目,通过与该社区“邻里讲师团”(2023年福田区十佳服务项目)联合在社区开展相关金融教育宣传活动。


该项目结合中信银行及竹园社区党群两个机构元素,确定主题为“信守竹园、邻里有爱”的居民服务专项,将从讲师赋能、居民赋能、基地赋能三方面入手,打造全方位的金融知识普及体系。



项目内容

(一)金融知识赋能


1.讲师赋能

关键词:银行帮社区孵化金融讲师

银行选拔具备金融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银行员工,组成金融讲师团队;

银行对社区“邻里讲师团”讲师团队进行金融专业培训,提升讲师的金融授课能力和水平;

社区安排讲师团队深入社区,为居民提供金融知识讲座、咨询等服务,帮助居民打破金融知识壁垒。


2.居民赋能

关键词:银行帮居民打破金融知识壁垒

银行设计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金融知识课程,包括存取款、转账、理财、贷款等基础金融知识;

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金融教育宣传活动,如金融知识问答、金融知识竞赛、金融知识互动游戏等,提高居民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针对“一老一少一新”等特定群体,设计专属的金融知识课程和活动,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3.基地赋能

关键词:在社区建立金融宣教基地

银行与社区合作,在社区活动中心或公共区域设立金融宣教基地、建立“金融便民小铺”等,同时提供金融互动二维码,社区居民随时可以扫码反馈金融需求,银行定期整理并及时对居民金融需求反馈及提供金融服务,为居民提供便民、利民、惠民和学习场所;

场所内设置金融知识展示区、互动体验区、金融咨询区等,让居民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金融反诈知识、防范非法集资知识、养老金融政策及其他金融知识;

定期更新场所内的金融知识内容,确保居民及时获取最新的金融信息。


(二)活动机制和形式


1.活动机制

在社区金融知识课程中,制定“学分制”的机制,即设定金融教育系列课程为必修课,其他形式的沙龙活动为选修课,居民通过“必修课+选修课”的形式,鼓励更多居民参与活动并提升金融素养,累计学分同时作为项目结束表彰时,评选“优秀学员”的门槛条件,并设置相关奖励机制,提升居民参与积极性;同时对讲师团讲师根据居民满意度测评,评选“优秀讲师”。向社区居民开展问卷调查活动,结合群众意见,不断完善金融课程内容,真正将金融知识普及社区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金融素养提升。


2.活动形式

活动期间每月固定投放两场主题相关的活动资源,有针对性地覆盖目标居民;不定期结合重要节日开办户外中大型市集金融教育宣传活动,扩大居民宣传覆盖面。



项目成效

(一)促进银行与社区关系

银行通过参与社区共建活动,与社区居民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提升银行在社区的形象和知名度,增强客户黏性。


(二)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通过金融知识普及,居民的风险防范意识将得到增强,能够识别和防范金融诈骗、非法集资等风险,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履行社会责任

银行作为金融机构,通过参与社区共建活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金融知识的普及和金融环境的改善,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方案

(一)复制推广经验提炼

?

1.多方合作机制:本项目亮点在于与社区“邻里讲师团”的深度合作,共同孵化金融消保讲师团队,并借助社区资源进行广泛传播。这种“银行+社区+居民”的合作模式,确保了活动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

2.分层赋能策略:通过讲师赋能、居民赋能和基地赋能三个层次,全面提升社区居民的金融素养。这种分层次、有针对性的赋能方式,使得项目效果更加显著,能真正把金融知识普及到基层的人民群众。

?

3.创新活动形式:结合线上线下活动,设计多样化的金融教育宣传活动,如金融知识问答、竞赛、互动游戏、沙龙活动等,提高居民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特别是针对特定群体(一老一少一新)的专属课程和活动,更加贴近居民需求。

?

4.激励机制与反馈机制:引入“学分制”机制,设置奖励机制,激发了居民的参与热情。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和居民反馈,不断完善金融课程内容,确保了项目的持续改进和优化,有效保证金融课程是群众真正所需的知识。

?

5.特色亮点与文化传播:通过邻里讲师团的特殊群体(如“工程兵”讲师、“网红”讲师、“社区小卫士”)和原创文化产品(如消保歌曲、编织宣传品、红色历史回顾等)的打造,增强了项目的吸引力和传播力。

(二)如何复制推广

?

1.明确目标社区:选择具有相似社区环境和居民需求的社区作为推广目标,确保项目能够顺利落地并产生积极影响。

?

2.建立合作机制:与目标社区建立合作关系,共同组建“金融讲师”团队,并明确双方职责和合作方式。

?

3.制定详细计划:结合目标社区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包括活动安排、金融课程内容、宣传策略、统一项目LOGO等。

?

4.分层实施赋能:按照讲师赋能、居民赋能和基地赋能三个层次逐步推进项目,确保每个层次都能达到预期效果。

?

5.创新活动形式:结合目标社区的特点和居民需求,设计多样化的金融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

6.建立激励机制与反馈机制:引入学分制和奖励机制,激发居民的参与热情;同时建立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居民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项目内容。

?

7.打造特色亮点:结合目标社区的特色和文化背景,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金融教育宣传活动和文化产品,增强项目的吸引力和传播力。


(三)可复制推广社区类型

?

1.城市中高端社区:这些社区居民整体综合素质较高,社区可多挖掘综合素质较高、表现力强、表演口才较好的社区居民,赋能成金融讲师,为社区居民组织金融活动和讲授金融课程,通过复制推广,有效提升这些居民的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

?

2.城市老旧社区:这些社区往往存在较多的老年居民和弱势群体,对金融知识的需求较为迫切。通过复制推广,可以有效提升这些居民的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

?

3.新建住宅小区:新建住宅小区居民相对年轻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对金融知识的接受能力强。通过复制推广,可以进一步提升他们的金融素养和投资理财能力。

?

4.具有特殊群体聚集的社区:如老年人社区、青少年社区等,这些社区的特殊群体对金融知识的需求更加迫切和具体。通过复制推广并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优化,可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综上所述,本项目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和推广性,可以广泛应用于不同类型的社区中,为提升社区居民的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做出积极贡献。



结语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与社区共建的居民金融消保服务项目将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金融知识普及服务,帮助居民打破金融知识壁垒,提升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同时,该项目也将为银行带来业务增长和社会声誉的提升,实现银行与社区的共赢发展。

 活动启动仪式

 活动精彩瞬间


供稿:中信银行深圳分行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