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服务的方寸柜台间,浙商银行深圳分行始终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用专业与温情书写着新时代的文明服务篇章。近日,两则暖心故事在市民中传为佳话,展现了金融从业者的职业担当。
拾金不昧显担当
清晨的盐田支行刚刚开启营业,大堂经理在ATM区发现一个遗落的手提袋。经监控下开包检查,内装手机、老年证及现金等贵重物品。正当工作人员准备寻找失主时,急促的来电铃声响起——正是焦急的李阿姨。原来前一晚她在银行门前跳广场舞时遗落物品,直至次日买菜付款时才发现。经过严谨的身份核验,所有物品完璧归赵。面对李阿姨的连声道谢,工作人员微笑道:"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这看似平常的举动,正是浙商银行员工职业操守的生动注脚。
硬币兑换见匠心
中燃支行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户,朱先生抱着积攒多年的350枚残损硬币前来兑换。面对这些布满锈迹、甚至穿孔的硬币,柜员没有丝毫推诿。运营主管带头组建临时清点小组,用温水耐心擦拭每枚硬币,仔细甄别真伪,同时向客户讲解残币兑换标准。经过近一小时的细致工作,182枚符合标准的硬币完成兑换。"跑过三家银行都没解决,你们真正做到了为民服务!"朱先生在意见簿上的真挚留言,成为对金融服务温度的最好诠释。
这两则服务剪影,折射出浙商银行深圳分行深耕文明服务的初心。从制定标准化服务流程到建立应急处理机制,从定期服务培训到设立客户意见闭环管理,分行将"金融为民"的理念融入每个服务细节。正如分行负责人所言:"服务不是口号,而是体现在客户需要时的专业应对,体现在平凡岗位上的执着坚守。"
站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新起点,浙商银行深圳分行将继续以文明服务为纽带,让金融力量渗透城市肌理。在这里,ATM机旁的暖心守护、柜台前的耐心清点、社区里的知识普及,都在诉说着浙银人的初心——不仅要做资金流转的桥梁,更要成为城市文明的筑造者、人民幸福的守护者。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今天,浙商银行深圳分行正以润物无声的服务实践,让文明规范内化为职业基因,用真诚与专业持续传递金融正能量,为特区建设增添温暖底色。
供稿:浙商银行深圳分行